||||

||

时间:2022-06-14 15:11:02


 

  1935年7月,周剑云夫妇和影星胡蝶一起访欧归来


 

 电影《十字街头》剧照


 

 王莹


 

 舒绣文

  在民国时期的影坛上,活跃着一批皖籍电影人,他们遍及制片、编剧和演员等行业,为中国早期电影事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,在银幕世界中留下了熠熠光辉。

  周剑云: 电影事业的开拓者

  我们知道电影是个“舶来品”,从1905年第一部国产片《定军山》的摄制,到上世纪20年代初,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们为中国电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周剑云便是这些披荆斩棘的拓荒者之一。

  周剑云,189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。1922年,他与郑正秋、张石川等三人在上海组建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。“明星”公司从成立到结束共有15年,其间曾几番风雨、几度曲折,都得以遇难呈祥,这与周剑云运筹帷幄、长袖善舞的才能是分不开的,民国时期著名影星胡蝶在回忆录中就称他为明星公司的“财神爷”和“保险柜”。

  1932年“一·二八”淞沪抗战的炮火,使许多影业公司停业,周剑云审时度势、顺应时代潮流,请来阿英、夏衍等左翼电影工作者加入了“明星”,这是中国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。此后,“明星”陆续拍摄出《狂流》《春蚕》《姊妹花》等众多优秀影片。1936年,周剑云又一次在危急时刻表现出了识潮流、明方向的清醒头脑和善于绝处求生的气魄。当时公司面临倒闭,周剑云等领导层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,于7月进行了振奋人心的革新和改组,提出了“为时代服务”的制片方针。牧之、陈波儿、赵丹等的相继加入,增强了创作阵容,使“明星”焕然一新。先后出品了《生死同心》《十字街头》《马路天使》等深受观众好评的优秀影片。

  在1935年7月,胡蝶还应邀和周剑云夫妇一起出席了苏联国际电影展览会,并携影片《姊妹花》《春蚕》等出访了欧洲多国。周剑云筹划的此次欧洲之行,是中国电影界首次访问欧洲,改变了外界对中国电影的看法,扩大了中国电影界在世界影坛的影响。

  据史料记载,周剑云也曾参加过影片的编剧和拍摄,但主要是负责公司的财政、发行。1926年,他联合“大中华百合”等影片公司组成六合影片发行公司,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发行网,以提倡国产片为口号,代理发行100余部影片,为在夹缝中求发展的国产片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。

  阿英: 电影界第一批“左联”文人

  著名作家阿英是芜湖人,原名钱德富,又名钱杏邨,曾积极参加“五四”运动,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涉足影坛,参加过周剑云主持的影片发行公司。1930年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建和领导工作。

  1932年,当“明星”公司试图改变制片方向,请求进步作家支援时,第一个寻找的就是阿英。阿英与夏衍等人在征得党组织的同意后,进入“明星”公司,成为进军电影界的第一批左翼文人,左翼电影运动由此迅速兴起。他也是1932年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员之一,还曾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列入“赤色作家”通缉名单。

  据史料记载,阿英先后和夏衍等人合作改编、创作了电影剧本《盐潮》《时代儿女》《三姊妹》《女儿经》等,还独立创作了电影剧本《丰年》。阿英同时亦是著名的影评人,发表了《论中国电影文化运动》等文章。1937年抗战爆发后,他大多从事戏剧活动,但仍兼涉电影。1942年携全家转移至苏北抗日根据地,从此脱离影坛。

  王莹:曾主演多部女性电影

  1913年,王莹出生于安徽芜湖,她原名喻志华,幼年丧母,被继母送给别人做童养媳,后逃到长沙投靠舅母,改名王克勤,并逐渐接触到了郭沫若、冰心等人的进步文艺作品。

  王莹学识广博,多才多艺,20世纪30年代初就在文坛上享有盛誉,以清新隽永的文笔撰写了许多散文、游记和影评,颇受欢迎。夏衍曾赞誉她“耽于阅读,好学深思,文思敏慧,行文细腻,叙事委婉多情”。

  1928年,王莹因撰写公开信痛斥反动军阀何键的罪行而被通缉,被迫逃往上海后改名王莹。《女性的呐喊》是其主演的第一部影片,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正面揭露中国工人被压迫、被剥削真实生活的影片。同年还主演了阳翰笙编剧、洪深导演的《铁板红泪录》。1934年主演了夏衍编剧、程步高导演的抗日题材电影《同仇》。她在这三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不同性格、不同经历,为妇女自身解放和民族生存而斗争的女性形象,表演朴实、真挚、亲切、可信,独具特色。当时的舆论界发表专论:“过去的明星是杨耐梅型的,现在的明星是胡蝶型的,也许将来会有王莹型……我想这种变化也就是中国电影进展的一种路标。”这是对王莹影业生涯的充分肯定。

  除了主演电影之外,王莹还在1936年主演了夏衍创作的“国防戏剧之力作”话剧《赛金花》,还引起了话剧界的一场纠纷。当时听说《赛金花》要上演,演员们都踊跃报名参加,金山和赵丹争演李鸿章,王莹和蓝苹(即江青)争演赛金花,各不相让。由于王莹舞台经验更丰富,剧社领导经过充分考虑,决定由金山、王莹主演。

  抗战爆发后,王莹先后到香港、南洋等地开展抗战募捐演出。1942年她和爱人谢和赓前往美国留学。1943年春,王莹应美国政府邀请到白宫演出了著名抗战话剧《放下你的鞭子》,还演唱了《到敌人后方去》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等抗战歌曲,受到罗斯福总统夫妇的欢迎。但在罗斯福总统1945年去世后,美国移民局以“违反移民法”的罪名逮捕了她,并将她流放到自由女神像后面的小岛上。1955年,在周恩来总理关注下,王莹夫妇回到了祖国。1960年,在周恩来的鼓励下,她以这段经历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《两种美国人》。

  舒绣文:有性格的演员

  舒绣文,1915年出生于安庆市省立一中的一个清贫教师之家,幼年随家人迁居北京。16岁孤身闯荡上海,先在天一影片公司教国语,并在我国第一部蜡盘录音有声片《歌女红牡丹》中担任配音演员。1932年从影,随田汉进入艺华影片公司,主演了《民族生存》和《中国海的怒潮》。

  1934年,舒绣文转入“明星”公司,先后拍摄影片20余部,并在《女儿经》《夜来香》《热血忠魂》等影片中扮演主角。当时的影坛往往以貌取胜,而她却在表演上狠下功夫,以精湛的演技,征服了观众。她在《女儿经》里扮演一个沉沦黑暗中的舞女,而在《热血忠魂》中扮演的却是英姿飒爽的秋瑾;她能在《夜来香》中扮演令人怜悯的卖花女,又能在《劫后桃花》中演比自己实际年龄大几十岁的老妇。在这些影片里,她善于把握各种角色的性格特征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。

  舒绣文的表演成就主要体现在1947年昆仑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中,为了深刻表现交际花王丽珍的浪、娇、毒、泼等个性,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。片中王丽珍一段跳西班牙舞的镜头,舒绣文从未跳过,导演本想用替身,但舒绣文认为这是王丽珍的初次亮相,一定要抓住观众,坚持自己跳。她虚心拜一位白俄罗斯舞蹈家为师,刻苦练习,终于一气呵成。银幕上的这段西班牙舞,精彩绝伦,给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。这一银幕形象的塑造,标志着她的表演艺术登上了一个新台阶。同年,她在国泰影业公司主演了《裙带风》,这部影片入选了1947年全国十部最佳影片,舒绣文因此被誉为该年度最出色的演员。

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舒绣文欣然从香港归来,积极投身于人民电影事业,主演了表现新中国妇女以主人翁姿态建设祖国的《女司机》等影片。

来源:合肥晚报  作者:吴伟 筱铖

民国时期的皖籍“电影人”-尊龙凯时官网入口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