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|||

||

时间:2022-09-07 10:03:07


 

 位于无为的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


 

 抗日战争时期,新四军的战地服务团(资料图片)


 

《放下你的鞭子》“街头剧”演出场景(资料图)

  众所周知,“小倒戏”是起源于清代合肥、巢湖等皖中地区的地方剧种,后来发展为庐剧。在抗日战争期间,以“小倒戏”为主的各种群众性革命文艺活动,不仅丰富了根据地人民的精神生活,更为当时的抗日宣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
  成立“文抗”演剧队

  1941年1月7日,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“皖南事变”,蒋介石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。对此,中共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,1月20日,中央军委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,将在华中地区的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7个师。当年5月1日,新四军第七师在无为县东乡白茆洲正式成立。1943年春,第七师组建皖南支队。当时皖南地委驻在无为县白茆洲,在无东地区建立了中共临江县委和临江办事处,管辖陡沟、白茆、汤沟等地区。

  为了宣传抗日,新四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,其中就有群众性的演剧队。当时,陡沟区文化抗敌协会在陡沟镇建立了群众性的演剧队,由倪惠人任队长,以演剧的方式进行抗日宣传。“文抗”演剧队运用民间戏曲、小调的形式,编入抗日内容,进行演唱宣传。其中以“小倒戏”(也就是后来的庐剧)的演出最多。因为“小倒戏”起源于清代的合肥、巢湖等皖中地区,汇集门歌、秧歌、茶歌、民歌、大别山歌等各种小调,在当地非常有群众基础,一般人都能哼唱几句。这种戏曲形式短小精悍、通俗易懂,因此深受根据地军民的欢迎。

  每次“文抗”演剧队演出,只要锣鼓一敲,男女老少闻“响”而至,人山人海一大片围观。据倪惠人后来撰文回忆,有一次在陡沟镇演出,由于观众太多,把戏台都挤倒了。演员们就在地上演,群众蹲在地上看,大家都乐滋滋的,没有一句怨言。1944年秋,临江县委在白茆洲召开县文化抗敌协会成立大会,并举办临江县戏剧会演。演剧队以陡沟区“文抗”名义参加了县“文抗”成立大会和戏剧会演,演出的当然还是“小倒戏”。

  据档案记载,“文抗”演剧队还有个规定,每次演出时,都要派演员到观众中听取反映,回来综合整理,好的就发扬光大,差的则及时改正。“文抗”演剧队陆续到临江地区的白茆、流泗、田桥等区乡演出,使根据地老百姓和抗日军人家属受到了教育,都能自觉地教导亲人安心在部队里学习、练兵,准备杀敌打胜仗,不要挂念家里,对巩固部队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1
来源:合肥晚报  作者:李永铸 筱铖

抗战中的“小倒戏”力量-尊龙凯时官网入口

网站地图